產褥期產婦身體怎樣恢復?
作者:南陽泓德家政 發布日期:2019-07-18 14:01
產褥期(puerperium)指產婦從胎盤娩出至全身各器官(乳腺除外)逐漸恢復到末孕狀態的一段時期一般需時6~8周。
1.產褥期母體的變化(圖2-21)
(1)子宮:①宮體肌纖維縮復。產后1周子宮縮小至妊娠12周大小,在恥骨聯合上方可捫及;產后10d子宮降至骨盆腔內,腹部檢查們不到宮底;產后6周,子宮恢復到正常非孕期大小。②子宮內膜再生。產后3周,除胎盤附著部位外,宮腔表面均由新生內膜修復;產后6周,胎盤附著部位全部修復。
(2)宮頸:產后2~3d,宮口可容2指。產后生周宮頸完全恢復至正常形態。初產婦宮頸外口由產前圓形(末產型),變為產后“一”字形(已產型)。
(3)乳房泌乳:①初乳是產后7d內分泌的乳汁,含俘胡蘿卜索•淡黃色•含較多有形物質•故質調,含蛋白質較多,尤其是分泌型IAA,極易消化,是新生兒早期的理想食物。②過渡乳是產后7~12d分泌的乳汁,蛋白質含量逐漸減少;脂肪和乳糖逐漸增多。③成熟乳是產后12d以后分泌的乳汁,白色,蛋白質占2%~3%,脂肪4%,糖類占8%~9%,無機鹽占0.4%~0.5%還有維生索等。初乳及成熟乳均含有大量免疫抗體。
(4)產后3d內,血容量增加15%~25%。產后2~3周,恢復至末孕狀態。產褥早期血液處于高凝狀態。產后2~4周,纖維蛋白原、凝血酶、凝血酶原降至正常。產后一周左右,紅細胞計數增多,血紅蛋白水平回升。產后早期白細胞總數仍較高,可達(15~30)*109 / L,一般1~2周恢復正常。產后3~4周,紅細胞沉降率降至正常。
(5)產后1周,雌激索及孕激索水平降至末孕時水平。不哺乳產婦的催乳索于產后2周降至非孕時水平。不哺乳產婦通常在產后6~10周月經復潮,產后10周左右恢復排卵。哺乳產婦月經復潮延遲,有的甚至一直不來潮,平均在產后2~6個月恢復排卵。
2.產褥期臨床表現(圖2-22)
(1)體溫最初24h內略升高一般不超過380C。脈搏略緩慢,60~70/min,產后1周恢復正常。呼吸深慢,14~16/min。
(2)產后隨子宮蛻膜脫落,含有血液、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道排出,稱為惡露。正常惡露有血腥味,但無臭味,持續2~6周,總量為250~500ml。
①血性惡露因含大量血液得名,色鮮紅,量多,有時有小血塊,有少量胎膜及壞死蛻膜組織,持續3~4d。
②漿液惡露因含漿液得名,色淡紅。含少量血液,但有較多的壞死蛻膜組織、質鉆液、陰道排液,且有細菌,約持續2周。
③白色惡露因含大量白細胞,色澤較白得名。質粘稠,含大量白細胞、壞死蛻膜組織、表皮細胞細菌等,約持續3周。
3.產褥期處理及產褥期保健護理要點(泓德家政)
- 下一篇:產后哪些粥類對產婦身體更好?
- 上一篇:寶寶瞌睡睡顛倒了怎么辦?
全國服務熱線:18637795977 













掃描官方二維碼